返回頂部
[河南工人日報]我給産品研發挑毛病——朱軍紅
來源: 河南工人日報 發布日期: 2021-04-07
149

我給産品研發挑毛病

 

朱軍紅

 

時間過得真快,我在許繼集團已經工作20年了。這20年裡,我取得的點滴進步和成績,都與許繼集團領導、同事的支持和幫助、激勵和包容分不開,許繼已是我無法割舍的家。

 

我是朱軍紅,許繼集團有限公司中試部主任測試工程師,從事新産品研發測試工作,參加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在特高壓交直流系統、新能源、軌道交通等産品測試中,我和團隊成員苦練技能、勇攀高峰,積極研究産品測試方法,發現并協助解決問題,完善産品質量,為電網建設盡職責、作貢獻,先後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等稱号,并被選樹為中原大工匠、國網工匠。

 

初入職場,我經受挫折成長進步

 

人在職場,難免會經曆這樣那樣的挫折,但對于善于學習、敢于挑戰的年輕人來說,任何挫折都是成長進步的起點和動力。

 

2001年,我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加入許繼集團中試部,從事産品測試工作。我學的是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到許繼工作也算是專業對口。

 

中試,就是産品在大規模量産前中間階段的試驗。說直白點,就是給研發的新産品挑毛病。

 

我參加工作時,許繼集團中試部剛成立兩年,很多設計人員還不太認可中試工作,認為中試環節提出問題會讓他們很沒面子。我第一次獨立承擔測試任務,緊趕慢趕完成了測試,卻惹得設計人員沖我大發脾氣,因為我對産品理解不夠,測試方法也不正确,提出了一個不合适的問題,惹惱了設計人員。當時,我感到非常的傷心和委屈,又擔心會受到領導批評,偷偷大哭了一場。不過,測試室主任并沒有責怪我,反而安慰我說:“我們的職責就是嚴格把關,找出産品存在的問題。如果害怕别人批評而不敢提出問題,又怎能保證産品質量呢?”他說,你第一次獨立承擔測試任務,難免會出現問題,這也正是我們看到自己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領導除了口頭上鼓勵,那個月發工資,還給我漲了100元錢。

 

這件事讓我認識到自己業務能力的不足,也激發了我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每天下班回到宿舍,我就對照産品說明書和相關專業書學習理解保護的邏輯,思考測試方法,并把難懂、易忘的内容全都抄在本子上,把需要注意的試驗接線畫下來。為了促進我們幾個新員工共同學習提高,盡快融入集體,測試室主任還把我們分成幾個學習興趣小組,并給每個人安排相應學習内容,讓大家互相交流、相互促進。這種方式讓我們成長很快,為更好地從事測試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那時候畢竟年輕,思想難免會出現一些變化起伏。經過一段時間的适應後,我又覺得産品研發測試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按照相關标準和說明書來完成産品功能和性能測試。但是,沒過多久我就意識到其實自己又錯了。

 

有一次,一個同學打電話問我産品間的邏輯配合關系,我突然間就蒙了,不知道咋回答。因為我之前總是認為對産品本身的功能進行測試就行了,對産品在系統中的作用、系統的故障特征、産品在各種異常及故障時判據正确性、配合邏輯等卻考慮較少,甚至沒有過考慮。好在同學的這個電話警醒了我,讓我不由自主地帶着疑問去仔細分析産品的每個功能和性能,明白了測試是一項很不簡單,做好更不簡單的工作,對測試工作的敬畏之心也油然而生。

 

面對挑戰,我把自己“逼”成了“發明家”

 

作為一名技術骨幹,無論遇到何種困難與挑戰,都要凝神聚氣,勤于思考,要勇于創新,敢于吃“螃蟹”。勤于思考才能使人進步,勇于創新,方能解決更多問題。

 

750千伏繼電保護裝置研制是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也是我技能提升過程中經曆的一次大考。2004年4月底到6月初,在中國電科院開展的“西北電網公司750kV系統繼電保護裝置的選型動模試驗”項目中,我經曆了“兩個第一次”的挑戰:750千伏繼電保護裝置産品是第一次開發,原理複雜,測試過程中問題很多,程序需要頻繁修改;第一次應用CT飽和(即電流互感器)進行選型試驗考核,這一項目之前由于缺少測試手段在中試測試時未曾應用過。

 

CT飽和是繼電保護獲取電流的關鍵,我想到了用易飽和CT模拟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并聯系相關廠家制作出易飽和CT。為了在短時間内摸索出測試方法并對産品進行詳細考核,我又一邊抓緊時間查資料學習,一邊摸索着試驗。經過理論分析和大量試驗,我發現了多種情況下CT飽和方面的問題,為飽和判據設計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并最終總結出相關影響因素并模拟出來不同類型的飽和情況,在母線保護、變壓器保護、線路保護抗CT飽和測試中得到應用。

 

為了減少CT飽和測試時不斷更改測試接線和試驗設置,我還把不同故障情況不同飽和程度的波形錄制下來,建立飽和波形庫,通過繼電保護測試儀開展故障回放,大幅提高了測試效率,并順利通過了由國家電網公司、清華大學等單位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與會專家還對CT飽和的測試方法、波形真實度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一方法至今仍廣泛用在産品測試中。

 

自動測試技術在繼電保護裝置靜模測試、多裝置廠内調試中雖然應用廣泛,但在仿真測試中卻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而鮮有應用。随着技能持續提升,我又在仿真自動測試領域闖出了一條新路子——自主設計了一套貼合實際的仿真自動測試系統。

 

感受不到危機,就會止步不前,想不到創新。許繼集團中試部仿真測試項目多,用人工測試重複工作量大不說,且測試效率低、周期長,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仿真測試需求,高效開展仿真自動測試成為燃眉之急。于是,我下定決心開發一款仿真自動測試系統。

 

2018年11月,仿真自動測試系統項目立項,我帶領仿真測試團隊梳理自動測試需求,研究通信過程、命令交互模式,學習計算機編程語言,虛心請教有經驗的測試工具開發人員,總結靜模自動測試工具的經驗和不足。經過連續7個月不間斷地“論證-設計-驗證”,到2019年6月,我和仿真測試團隊終于開發出一套适用性強、不與仿真模型綁定,具有可視化選擇故障、自動生成用例功能的仿真自動測試系統。經多次應用驗證,該系統應用效果明顯,比如完成一套母線保護裝置仿真測試,人工測試需要5個工作日,而自動測試系統不到兩個工作日即可完成。

 

目前,該系統已成功應用于渝鄂柔性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南網版本認證試驗的仿真測試中。

 

人生小結,20年經曆凝聚成16個字

 

20年來,我把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完成了從學生到科技工作者的轉變,并通過技能提升實現了工匠夢想。回顧這段成長曆程,我給自己總結了16字心得:擺正心态、勇于創新、敢挑重擔、敬業傳承。

 

擺正心态,找準狀态,多一份努力,少一份抱怨,才能迎來更好的人生。2007年,我當了母親,産假結束上班,卻發現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數字化系列标準已在我國電力系統推廣和應用,數字化保護裝置也已經研發完成并進入測試環節,而且産後第一次參加測試報告評審,我對評審會上數字化相關專業名詞竟然完全不知何物。我意識到自己就要跟不上科技進步了,必須趕緊學習充電,提升技能。但那時我的家庭正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困境:公公遇車禍重傷住院,父母年邁體弱,孩子沒人幫忙照看……我覺得自己到了快崩潰的邊緣。很長一段時間,我特别的低落、煩悶,有時因為某件小事就會找領導抱怨。後來在領導的開導下,我漸漸調整好心态,努力兼顧家庭和工作,利用一切可能學習的時間學習數字化相關标準、逐漸熟悉掌握了相關産品及測試技術能力,研究改進了多種測試方法,并得到了單位的專項獎勵。單位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後,我被聘為元件測試項目經理,專門負責元件保護測試工作,先後負責完成了多個智能站的産品測試工作,編寫了多種測試方案、測試方法和測試指南,在測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技術骨幹,要勇于創新,敢挑重擔。鄭州軌道交通1号線工程供電系統,是國内首套采用大分區供電結構的系統,也是中試部第一次從事地鐵供電系統産品測試。2012年,領導把這個項目的測試重擔交給了我,要求一個月内完成近百台産品組成的測試系統搭建及4種運行方式,還有80個故障點的測試任務。這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确保供電系統保護方案的正确性,我抓緊時間學習研究地鐵供電系統特點,并跟委托方進行充分溝通,研究設計方案,和同事陳強林、吳夢麗、梁建濤等讨論如何編制測試方案,更有效地開展測試。那段時間,我們幾個人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進行大量試驗接線,不敢有絲毫差錯。在各方大力支持、協調、配合下,我們終于圓滿完成了任務。

 

我深知,個人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大家共同的努力,因為研發測試面對的都是新技術、新産品,測試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不斷鑽研、創新、總結、分享、傳承,和大家一起敬業成長。

 

培養徒弟、傳授技能、傳承匠心也是許繼集團的優良傳統。多年來,我把自己掌握的拿手技術傳授給更多年輕員工,并在職業規劃、成長道路上為年輕員工提供指引,先後培養出李先彬、于士謙等不同領域的測試專家,裝置測試團隊還被授予“河南省工人先鋒号”。

 

我時常告誡自己、徒弟和團隊,在測試中要敢于刨根問底,因為有些異常現象可能就出現一次,不管試驗多少次,一定要查找到原因。我還就此為團隊制定基礎規範,要求每個人平時注重基礎資料收集,做到數據清楚、内容明确、記錄完整,并養成測試前交流、測試中溝通、測試後總結的工作習慣,形成了“工作有标準、崗位有責任、管理有制度、考核有依據”的團隊管理模式。

 

踏實、嚴謹、勤奮、謙和、敬業、創新,這就是不斷成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