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部
升級電消費 精算低碳賬
來源: 國家電網公司官網 發布日期: 2021-07-12
145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轉換的重要引擎,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今年初,國家電網在同類型企業中率先發布《國家電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明确要當好“推動者”“先行者”和“引領者”,讓電網企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有了實實在在的行動路徑。

如何發揮電網企業聯系千家萬戶的優勢,積極服務能源消費側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用行動給出了生動答案。

 

 

電能替代 讓傳統産業新生綠意

國家電網公司聚焦能源消費側用能結構優化,全力推進工業、建築、交通、農業農村、生活消費等領域電能替代,促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清潔化,服務我國“雙碳”目标加速實現。

全電廚房、高效電采暖、港口岸電、電窯爐、電烘幹……都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天,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通過電能替代實現綠色發展。

湖南省郴州市。這裡是擁有千年鑄造曆史的“中國鑄造之鄉”——嘉禾縣。2020年,嘉禾全縣鑄件産量突破160萬噸、鑄造産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

走進嘉禾縣坦塘鑄造工業園,記者發現這裡與一般鑄造工業園區不同,看不到一根冒着濃煙的煙囪。

“都是電能替代的功勞!”工業園相關負責人記得很清楚,幾年前,園區上空還是灰蒙蒙一片。2017年以來,工業園内的37家鑄造企業、53台燃煤沖天爐被改造為清潔高效的中頻爐後,澄澈藍天重回視野。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我們工業園進行工業煤改電後,整個工業園一年能節約标準煤6.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讓工業園相關負責人驚喜的是,“無煙囪工業園”改造還帶來了切切實實的收益,園區企業平均利潤提高1100元/噸,年增收共計6.68億元。

從打鐵鑄鍋到高精部件,從“家庭作坊”到現代化企業,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為高能耗企業的産業升級和能源結構優化提供了參考模式。

 

 

國網浙江甯波供電公司員工對港口岸電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浙江省湖州市。一條開鑿于西晉的古航道,經曆了1700多年的滄桑巨變,今天依舊繁忙,年貨運量超億噸。

57歲的船老大陸寶權在這條航道上已經忙碌了20年。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湖州城東一處水上服務區沿岸設置了十幾個岸電樁,陸寶權的“浙湖州貨2719号”就停泊在這裡充電。

“跑船跑了20年,現在終于能在船上睡安穩覺了!”以前狹窄的船艙一到夏天常常悶熱難熬,現在夜裡可以開着空調睡覺,再也沒有了柴油發電機嗆人的油煙和噪音,讓陸寶權感到格外幸福。

“過去柴油發電一天要燒100多塊錢,現在隻要十幾塊!”隻要船一靠岸,就能通過手機掃碼、接電。

在“兩山”理念誕生地湖州,這種給陸寶權帶來方便實惠的船用岸上充電樁有381套,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136噸。

“十三五”期間,浙江電力創新開展“全電港口”“全電景區”等電能替代項目,累計建成岸電266套,實現京杭大運河、内河八大水系、沿海港口岸電全覆蓋,年均替代電量72.16億千瓦時。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電能替代工作累計推廣替代項目30萬餘個、替代電量8677億千瓦時,推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8個百分點,減少碳排放2.5億噸以上。

 

創新服務 讓用能企業有本低碳賬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全社會各行業共同努力。

如何引導用能企業自覺行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産方式?國家電網公司創新“供電+能效服務”新模式,積極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态,讓用能企業心中有本明明白白的低碳賬。

江蘇省無錫市。位于無錫港下的紅豆工業園廠房林立、機器轟鳴,生産車間裡工人們正緊張忙碌。作為蘇南著名的民營企業,紅豆涉足紡織服裝、橡膠輪胎、生物醫藥等各領域,一直是耗能大戶。

占地面積4.8平方公裡,紅豆工業城園區内,有35千伏客戶變電站、24兆瓦燃煤自備電廠、19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4兆瓦儲能電站,下屬58家用電單位,90餘家用熱單位,年用電量約4億千瓦時。

“園區内部雖然能源種類豐富,但受制于能源發展過程的規劃缺失,導緻能源的綜合利用率不高。”紅豆集團能源事業部尤佳明表示。

基于以上情況,國網江蘇電力積極開展“供電+能效服務”,通過能效賬單為紅豆園區指出能耗問題,針對園區用能痛點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國網江蘇蘇州供電公司員工在能源站進行例行巡檢。

“國網江蘇電力公司為我們開發的能源管控平台,可以降低單位産值能耗8%,減少綜合用能成本10%,每年節約用能成本支出300餘萬元。”尤佳明向記者介紹,通過用能精細化管理,紅豆工業城每年可節約電能消耗2104萬千瓦時,折合标準煤7364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146噸。

借助紅豆工業園成功經驗,截至目前,國網江蘇電力公司依托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台為工業企業等高壓客戶推送能效賬單11萬餘次,累計為超過2萬戶企業深入診斷内部用能問題,提供節能改造服務652戶,平均能效水平提高8.1%,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7.62萬噸。

浙江省溫州市。在溫州樂清林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廠房屋頂上,一塊塊藍色光伏闆整齊排列。

數據顯示,浙江全社會光伏發電出力已突破1000萬千瓦。能源資源禀賦“先天不足”的江南水鄉,是如何讓光伏也當上主力?答案是因地制宜——成片大規模建設條件不夠,就要深挖分布式潛力。

“每年發出的240萬千瓦時電不僅能夠滿足企業自用,還有約48萬千瓦時多餘的電量賣給電網,每年總效益有220萬元左右。”公司總經理林偉義心裡有本明白賬。

“自發自用、餘電上網”讓分布式光伏用戶有了積極性。不僅如此,随着碳交易市場的腳步漸行漸近,全社會開發新能源的熱情更是節節高升。

4月2日,在樂清市能源數據中心展廳内,林偉義簽下一份分布式光伏碳資産聚合合作協議,這也是浙江省電力系統首次進行碳資産聚合的嘗試。

“之前我們主要通過售賣電量獲取收益,以後光伏上網的電量,還可以折算成減排量,當地供電公司幫助我們将這部分減排量通過國家核證後,就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對于這個收益新渠道,林偉義很期待。

信息來源: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