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部
[人民日報]許昌科技創新敢說“中”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日期: 2014-01-13
176

從“看着人家幹”到“我們自己幹”

許昌科技創新敢說“中”

“終于能與國際巨頭對話,在他們面前‘叉腰’,敢說‘中’了。”年終盤點,河南許昌遠東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老總劉延生興奮不已,這家專注于生産商用車和工程機械傳動軸的企業,2013年幹了360萬根,在數量上已超過行業巨頭美國德納,“我們靠的就是科技創新,靠對過去成功經驗的創造性破壞。”

底氣十足的劉延生把記者帶進生産車間,指着相同的兩條滑動套生産線說:“為什麼一條四個人在操作,一條隻用一個人?這就是整合工藝、更新設備、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結果,更新完畢後,每條線隻需要一個人,而在8年前,每條線還需要15人操作。”

以遠東傳動軸為龍頭,河南許昌衍生了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許昌市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許昌不僅要“傳”動世界,而且是“假發”王國——發制品第一股河南瑞貝卡發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土生土長的許昌民營企業,正是靠着持續的科技創新,将發制品賣向歐美和非洲,帶動了當地上百家發制品企業,影響着全球發制品的定價權和行業标準。

地處中原之中的許昌,是傳統農區,缺知名高校、缺高端研發機構、缺領軍性人才,有限的政府财力難以保證對科技太多投入。但許昌市已連續12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經濟總量居河南省第四、民營經濟占比逾80%、上市公司數量全省第二,河南20個省級民營科技園區,許昌占據6席。

許昌何以在科技創新上突出重圍?“關鍵是财政科技投入‘四兩撥千斤’,市縣政府搭好台,企業‘唱主角’。”許昌縣委書記王民生說,先天不足,後天彌補,人才不足,借力發展。

豪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少林備嘗甜頭。從隻有3個人、一台電焊機、一台舊車床、一台電鑽的小農機具修理部起家,年銷售收入已達8億元,這與公司劉少林善于“借腦”分不開,在公司設立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領銜、10多位從事農機研究的專家教授組成的院士工作站,“專家們轉讓給公司13項科研成果,3項已批量生産,其中的一款塊莖收獲機,2013年生産了2700多台,每台售價一萬多元,仍供不應求。”

從“老外幹,我們看着人家幹”,到“老外帶着我們幹”,再到“我們自己幹”,甚至在成功研制最高電壓等級的産品和技術的過程中,有段時間還帶着“老外”幹。坐落在許昌的許繼電氣在特高壓直流輸電領域占領了世界制高點。

“許繼能有今天,關鍵是抓住國家發展直流輸電、智能電網等機遇,倒逼自主創新,研制出的世界第一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系統和換流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創造了6項世界第一。”許繼電氣直流輸電系統公司副總經理黃利軍坦言。

“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争,對技術創新最敏感,對科技需求最迫切。創新能力強則企業強,企業有活力,經濟就有活力。”在科技戰線工作了近20年的市委書記王樹山深有感觸地說:“許昌将繼續發揮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圍繞市場需求明确創新方向,釋放科技創新潛能。”

《人民日報》(2014年1月12日1 版)